欢迎来到韬克商用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品鉴赏 > 新能源 >
治堵治污应是一项系统工程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 阅读:21 日期:2013-12-20

临近年末,正在车企和经销商都在抓紧机会进行销量冲刺时,又一记限购重拳意外来袭。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通告》,以及关于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这意味着,天津成为继上海、北京、贵阳、广州、石家庄之后第六个对小客车总量实施调控政策的城市。

按照天津市政府的说法,此番推出“限购+限行”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缓解交通拥堵和治理大气污染。但是,这样一个被政府抱有很高期待的政策,一经公布却受到了不少当地市民的质疑。

有人认为,就目前天津市的汽车保有量水平而言,是否已经到了非限购不可的时刻,还有待商榷;也有人认为,当前天津的公共交通状况还远未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就冒然对汽车实施限购,似乎也难逃操之过急之嫌;而更多的人则对政策的实施效果持怀疑态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事实上,不管是上海、还是北京,在车辆限购政策实施一段时间之后,不但交通拥堵的状况未有明显的改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也未有效降低。这样的政策效果,让不少专家和市民,对于这种简单的限购可谓是意见多多。但是,各界的诟病,却并未阻挡得住各地政府对于限购政策的浓厚兴趣。

早在北京祭出“限购牌”之后,包括天津、深圳、青岛、武汉等在内的8个城市,都曾先后传出将对汽车进行限购的传闻,只不过迟迟未见“靴子落地”。而此番天津的效仿,再度引发市场对于其他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汽车限购措施的可能性的预期。

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权衡限购政策的利弊,应该纳入地方政府的考虑范围。毕竟,不管是治堵还是治污都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限购,不但作用有限,而且还会对汽车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所以,面对愈加严峻的交通拥堵状况,以及“十面霾伏”的频繁造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更加行之有效的做法,应该是探索一条治堵治污的长效机制,而不是在懒政思维的主导下,试图通过单纯的“控量”来谋求短期效果。这就需要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从更加全局的角度出发,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交通管理水平,对常见堵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造和疏通;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加快黄标车淘汰。唯有多措并举,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环境和汽车消费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