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一直都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针对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表现,以及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撰文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盘点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许艳华指出,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产业化发展略有提速。2013年参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的企业进一步增加,乘用类产品企业达到12家,商用类产品企业达到18家。汽车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和一致性有所提高,成本有所下降。驱动电机和电动转向等主要功能部件的产业链基本形成。
第二,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参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的车型数量增加,特别是轿车,在总销量中占比接近60%,以新能源轿车为主的市场结构是未来发展趋势。从用户结构上看,私人购买和使用占比约在50%左右,表明新能源汽车正在由以公务、公共用户为主转向私人用户为主。
第三,推广应用有提高。大多产品性能、质量相对稳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商业模式趋于多样化,用户满意度有所提高,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第四,国家推进体制在完善。2013年11月份国务院发文,同意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职能是加强对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作的宏观指导,协调推动相关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包括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的18个政府部门。
而从总体效果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美国、日本差距在加大,充分表明中国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但即便如此,2014年仍是可以期待之年。展望今年,许艳华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有望迈上三个新台阶:
一是政府将在创造环境方面进一步下工夫。主要是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长期扶持政策,推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广各地区各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有益经验,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促进统一、竞争、有序市场的形成,协调解决新能源汽车在生产、销售、经营、运营中的一些矛盾问题。在推进体制上,将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并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支撑部际联席会议的有效运行。
二是产业层面将进一步发力。从企业准备的情况看,2014年、2015年是新能源汽车新产品集中投放时期,产品性价比将大幅提升,江淮、比亚迪、北汽等产品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其他企业新产品将陆续投放市场。同时,主要汽车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将加大投入力度,并在基础技术方面加强合作。随着由主要汽车企业和电池企业与北京有研总院共同出资组建的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的正式运行,汽车动力电池的研究开发进程会加快。以精进电机为代表的驱动电机企业在技术研发、产业化方面会有更大的作为。
三是市场发展会好于2013年。随着扶持政策的完善和具体措施到位,产品性价比的提高,以及充电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推进,用户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将会提高。同时,在国家推进体制下,生产企业、交通企业、电网企业将加强联动,服务和信息产业的积极参与会催生多种商业模式,形成一批优质的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产业,对市场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