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江淮汽车(600418.SH)上周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记者梳理,国内已有6家车企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其中江淮汽车、比亚迪(002594.SZ)、长安汽车(000625.SZ)公告累计投资不超过37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据公开资料,2015年下半年中国将有13款新能源车型上市,其中7款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多名行业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碍于充电设施的不完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便利性上好于纯电动汽车,它在私人消费领域更具竞争力。中信证券研究人员预计2020 年前私人新能源乘用车中的混合动力比例会持续提升。
以下为整车新能源汽车战略:
江淮汽车:45亿元募投新能源车项目,至2025年新能源车销售占比达30%以上
发布时间:2015年7月
战略目标:到 2025 年,江淮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占江淮总产销量的 30%以上,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新能源乘用车:以产品、技术线上咨询和线下体验为突破口,优先布局一线城市、限行限购城市、地方鼓励消费城市,积极拓展政府与商业运营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快发展私人消费市场。
新能源商用车:聚焦市政环卫及城市物流两大市场,快速推出新产品,依托现有的渠道资源优势和江淮商用车的品牌优势,着力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第一品牌。
新能源客车:打造营销、服务、技术、供应四位一体的市场直销模式,巩固并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市场份额,快速拓展城乡客运和团体客户市场。
投资计划:拟以不低于13.88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32907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45亿元,投向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及纯电动轻卡、高端商用车变速器等3个项目。募投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总计年新增收入363亿元、净利润15.9亿元。
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建设项目:总投资23.73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单班10万辆/年的新能源乘用车、15万套/年的动力电池总成及15万套/年的电机电控的产能,预计可实现年收入约237亿元、净利润约8.10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7.18年。
高端及纯电动轻卡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22.95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单班10万辆/年高端及纯电动轻卡可共线生产的产能,预计可实现年收入约109亿元、净利润约6.27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6.90年。
高端商用车变速器建设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星瑞齿轮实施,总投资5.65亿元,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项目完成后,将形成47.5万套/年的商用车变速器总成的生产产能,预计可实现年收入约17亿元、净利润约1.53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6.17年。
比亚迪:“7+4”全市场战略+“542战略”
发布时间:2015年4月
“7+4”全市场战略布局:“7”代表7大常规领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代表4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机场、港口。力争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搞定,逐步实现全市场布局,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技术层面:将通过“542战略”(即代表百公里加速时间少于5秒、全时四驱、百公里油耗少于2L这三项突破性指标),巩固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领导地位。
新车规划:将在2015年第二季度推出紧凑型SUV-宋,2015年第三季度推出小型SUV-元,2016年第一或第二季度推出宋的纯电动版,2017年推出中大型SUV-明。这几款新产品均属于“542战略”下的新能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