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卡车的发展为何“步履蹒跚”
自国家出台新能源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始,五花八门的新能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一点,在2014北京国际车展上就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全球首发新车将达到118台,仅新能源车就有79台。新能源车成无疑成为各车企角逐的焦点。
然而,也有不少企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研发推广新能源车,看重的只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费用,从而在所谓的新能源车上,做起了“改装” 文章。据报道,山东某机车改装企业看到了国家对新能源补贴政策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就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试图发展新能源卡车。
既然国家肯花重金补贴,为何新能源车还是“步履蹒跚”呢?就针对卡车来说,新能源的发展受到了哪些阻力?
一、政策原因。政策支持较少是造成新能源轻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多是针对轿车,极少有对商用车的政策。而现在市场推广做得比较好的新能源公交车,其归根结底跟国家政策支持分不开。
二、城市禁行区域扩大。一方面,在很多城市都为了保护环境和缓解交通拥堵进行轻卡进城限制。限行政策的实施,减弱了商用车的企业的积极性。
3.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到位
在中国,轻卡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在用户选择的角度来说首要想到的应该是卡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况且同其它城市运输车辆相比较,轻卡行驶运输距离一般偏长。同时,在郊区和农村的道路资源有限,轻卡使用环境更复杂。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配套设施建设,可目前配套设施难以到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新能源卡车运输来是最基础的保障。
4.轻卡用户更依赖传统车型
虽然烧气烧电更省成本,但对于轻卡用户而言,没有燃料就无法出行,更无法盈利,节省成本自然就成了空话。只要能多拉货,多出的油料成本也是能够消化的。
5,技术成本高
如今,核心技术方面还缺乏竞争力,关键技术瓶颈凸显。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绝不是强国。技术方面和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组装起步,在核心部件与技术等方面相当薄弱。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缺失,使得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力驱动系统效率低,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低。
看来,新能源卡车想要在未来发展还是要一定的时间的,或许只有解决的当下的种种问题才能迎来新能源卡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