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雾霾天频发,北京、石家庄、哈尔滨、西安等城市皆未幸免,再不严加治理,大有席卷全国之势。因此,我们看到,针对汽车的环保政策一项一项出台,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称,明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柴油车正式开始施行国四排放标准,近日又有媒体曝出权威人士透露“全国加快黄标车淘汰指导方案”即将出台。
事实上,政府方面对于治理黄标车的决心一直都是相当坚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内会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而在深圳进行的专题调研活动上,相关部门负责人更在现场指出,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在两年内淘汰1300万辆黄标车。
据《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中提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24亿辆。其中,绿标车占总量的86.6%,黄标车占总量的13.4%,后者约为3000万辆。也就是说,未来的三、四年内,治理黄标车的工作将会陆续展开,虽然“亚历山大”,但同样会给汽车市场带来新的商机。
其中,对该政策最为敏感的当属广大物流用户和国内主流车企。目前,公路运输依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货运量的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工程物流车、公路物流车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只是,在用的各类物流车中,黄标车所占比例不小,政策的趋严,将促使用户“不得已”打开钱袋子“以旧换新”。
而车企所受影响更多是积极层面的。淘汰黄标车所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必然引得车企之间上演一番你争我夺,但即便如此,通过这一轮淘汰更新,车企可在明年国三柴油车禁止销售前,通过多种促销手段消化现有库存。另一方面,车企也可展开多种营销策略,为国四车更快普及入市,打开一个良好的局面。
当然,不能不说的还有,黄标车的“寿终正寝”,也预示着更多节能环保类汽车产品迎来新的发展良机。比如,这两年非常火爆的天然气重卡,包括LNG自卸车、CNG搅拌车等都将因此获益。它们的购买成本稍高,但使用成本更为低廉,伴随用户更多选购这类产品,其技术和服务会愈加成熟,市场前景自然不容小觑。
不过,让3000万辆黄标车顺利“离岗”,也并非一件简单易行的事。首先,补贴还需更加给力。眼下各大城市在投入上都是以百万、千万计算,但平均到具体车主身上,金额依旧有限,加上一些地方补贴施行时间也有限制,这就使得淘汰力度大打折扣。此外,黄标车“下岗”会更多惠及国四车、新能源车“上岗”,但油品供应和尿素、天然气加注站建设等问题不解决,一切仍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