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石油开采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空气质量”等环境问题的凸显,以汽油为单一能源的传统汽车已经暴露出了太多的弊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人们也迫切地需要寻找出能够替代汽油的清洁型能源。就目前来讲,除了早已实现量产的混合动力汽车以外,纯电动汽车也已经实现了量产,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中又以一款车型最受人们瞩目,成为了最近国人谈论的焦点!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成为了最近国人谈论的焦点的这款车型,并不是国人引以为傲的国内新能源行业翘楚——比亚迪之手,而是来自于大洋彼岸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
那么,这个来自美国的“外来客”到底凭借怎样的本领,能够在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市场胜过深耕多年的本地品牌比亚迪,获得超高关注呢?
定位不同结果迥然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纯电动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即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中,充电桩、充电站等新能源基础配套设施也仍未做到普及。在现有技术情况下,一辆纯电动汽车满电状态下只能行驶几百公里,这也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只能被限制在城市内,无法做到长途出差、旅游,这就使其在实用性方面大打折扣。
图为:城市充电站
“不实用”的东西自然不是普通大众的“菜”,因此特斯拉便找准这一切入点将旗下产品Tesla Model S打造成汽车中的“奢侈品”、富人们的“大玩具”——要知道花费七十多万人民币来购买一款“不实用”的代步工具,确实是十分奢侈的!对于大多数成功人士来讲,购买Tesla Model S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代步,毕竟对于这类人群而言,在购买Tesla Model S之前已经拥有了其他代步车,而购买Tesla Model S的最终目的仍是奢侈品的本身属性——展示和炫耀!
再说回比亚迪。同为纯电动汽车,比亚迪虽然占尽本土优势,价格优势以及政府的节能补贴,但是在关注度上和特斯拉相比可谓迥然不同。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出现,除了之前提到的充电桩、充电站等新能源配套设施未普及以外,比亚迪所面对的消费人群才,或者说自身对产品的定位,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以在北京销售的比亚迪e6为例,该车的精英版车型指导价格为33万元,经过节能补贴之后价格大概在20万元左右,这样的售价恰好处于日常中型家用轿车(迈腾、帕萨特、雅阁等车型)的价格区间内。而购买这些车型的消费者的购车目的大多都是家用,注重的是经济实用。以目前实际的情况来看,比亚迪e6显然无法做到“实用”二字。另外,和那些购买特斯拉的消费者相比,比亚迪e6的潜在消费者一般只具备一辆家庭用车,因此将比亚迪e6作为首辆家庭用车,多少有些不太理智。失去了主力人群的关注,品牌的市场热度自然也不会太高。
优秀设计决定成败
对我来说,我非常的着迷于把自己产品变得更加完美,我并不是说和其它产品相比,而是和其它车相比,我们自己就要做得更加完美,只有这样人们才喜欢我们的车。在我看来营销就是骗人的东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图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
图为:Tesla Model S
好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却是产品本身。如果产品不够优秀就不能得到目标人群的认可,那么销量自然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产品设计环节,特斯拉尽可能的做到精益求精,即便是小的细节也力求完美。
首先在外观方面,特斯拉和莲花深度合作,为Tesla Model S打造出跑车式的外形,而这样时尚前卫的造型,能够在外观上获得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图为:Tesla Model S内饰
其次在性能方面,Tesla Model S 4S(厂商宣称)的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已经能够和当前的超级跑车相媲美,花70万享受到百万以上超跑的速度感,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
最后内饰方面,Tesla Model S驾驶室内部加入了充满科幻感的17寸高清显示屏,包括空调温度、音响音量在内的所有调节均可通过触摸操作实现。这由内而外的新奇设计全都在向人们传达出一个信息,那就是特斯拉来自未来。
图为:比亚迪e6
图为:比亚迪e6内饰
而比亚迪,无论是汽车的外观还是内饰设计,依然延续着传统保守的路线——中规中矩,非常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也十分符合自身的产品定位。但是这样的设计却没有过多的亮点,显得有些索然无味。虽然这么做并没有错,但是缺少了亮点就意味着缺少了新闻噱头。
从这个角度来讲,默默深耕市场的比亚迪相较于高调宣传的特斯拉,媒体曝光率偏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比亚迪产品本身有问题,反而从目前来说,比亚迪是电动汽车市场中,一款性能和质量都非常不错的车子。
品牌更优关注更多
说完了特斯拉与比亚迪的产品定位与设计,我们再来说说两者之间的品牌上的差异。特斯拉汽车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坐落与美国加州的硅谷,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以及零件的公司。从公司成立至今,总共推出了Tesla Roadster以及Tesla Model S两款车型。
可以说,就品牌历史与产品数量来说,特斯拉并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但也得益于这一原因,使得特斯拉在品牌认知上不具有过多的“历史包袱”,对于品牌的塑造也更加容易——只要具备优秀的产品和宣传,就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高大上”的形象。
此外,不得不说,在品牌认知上,国人一贯有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维惯性。而包括曹国伟、于刚、李想等新生代富豪的购买行为,也无形中提升了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和关注度。
图为:特斯拉品牌LOGO
比亚迪,这个成立于1995年的公司最早涉足于电池行业,随后在2003年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从此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为了能够在全新的领域有所建树,比亚迪在进入汽车行业的最初几年,一直制造销售中低端车型,正是凭借着F6、F3、F0等车型的热销,比亚迪也逐渐在国内汽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在2008年,比亚迪再次发力,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通过这笔收购,比亚迪拥有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
图为:比亚迪品牌LOGO
虽然相比特斯拉而言,比亚迪在品牌历史、汽车产品线等方面都更具优势,但是由于以往比亚迪主要推出的是中低端车型,因此低端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可以想见,延续这样品牌基因的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在关注度上自然会落后于特斯拉,受到市场的冷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然,比亚迪关注度不及特斯拉的原因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将所有原因一一列举,不过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充电桩、充电站等新能源基础配套设施的普及,特斯拉和比亚迪都会纷纷摘下“不实用”的帽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代步工具。届时,特斯拉也会褪去“奢侈品”的光环,成为高端纯电动汽车的代表,而比亚迪也将成为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中坚,迎来销量的井喷。